冰是怎样形成的?

在解答上面的问题之前,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冰是怎么得到的?大部分人会想,这不就是温度降下去,自然就是水变成冰了。但大多数科学原理都隐藏在这个“自然”一词背后了。

我们先抛开固有的观念,在脑海中想象水变成冰的画面,是一瞬间所有的水都结成了冰,还是缓慢的结成冰?是从水面的中心结成冰,而是从四周结成冰,亦或是随机的结成冰?是先形成一层薄冰,还是直接形成十几厘米厚度的冰?

水是怎样变成冰的?加上两点就可以了。但是从科学角度来讲,这可是一个大问题。在水冰转换的过程中即在凝固的过程中,由于水受温度的影响而变冷形成冰核微粒,当冰核微粒的粒径超过了液体水分子的大小,那么水就在这一瞬间转变成了冰。

这个理论是美国科学家吉布斯提出来的,但是他并没有给出临界粒径的尺寸,直到最近才被国科大团队用石墨烯纳米片测量出来。

我们从宏观上来看,水变成冰就是那么一回事,但是从微观角度来讲,仍然有许多理论值得去深入研究。

冰川的冰从何而来?

其实冰川上的冰块并不是由水直接凝固而成的,而是由积雪堆积而来。

积雪在时间的推移下,雪花间不断的挤压,硬度以及紧密度不断增加,雪花间的孔隙不断减小,最后导致完全消失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冰川形成了。

实际上,冰川最初的颜色是乳白色的,但是冰川冰其普通情况下结成的冰更加坚硬致密,这就导致了里面的气泡数量很少。有生活经验的人知道,我们所接触的冰块并不怎么坚硬,而且里面有很多气泡,用手在冰面上稍微一用劲,里面的气泡就会跑到别的地方。

因此,波长较短的蓝光很难穿透冰川冰而最终被散射,看过去就像是蓝色的冰川,这和海水呈现出蔚蓝色的原因是一样的,这中间有一个科学术语,叫做瑞利散射。

冰川是会运动的

冰川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特点,那就是冰川会移动,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冰川由于受到重力的因素导致的,但是还有一个解释认为,冰川实际上是黏性极高的液体,尽管流动速度很慢,但这如同沥青那样终究会流下一滴。

很遗憾的是,因为温室效应增加,全球变暖已经呈现出不可逆的趋势,冰川以创纪录的速度消失,或许在很久以后,我们只能从过去的资料中一睹冰川的面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